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魯東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紙媒滾動
2013年07月28日08:42|來源:央視《新聞調查》|字號:
摘要:7月17日,湖南臨武縣瓜農鄧正加在與當地城管的肢體沖突中倒地死亡,6名城管被警方以涉嫌故意傷害罪拘留,目前鄧正加的尸檢結果還沒有公布,具體的沖突過程和死因結論還不明確,公眾還在持續關注當中。 |
危偉漢:這個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不能亂,這是剛性的,柔性執法也是為了保証這個剛性的目的。如果每個公民都有一個守法的意識,柔性執法是可以有效果的,但是往往我們的執法過程,柔性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解說:城管認為自己缺乏剛性執法手段,但社會輿論普遍認為賦予城管人身強制權絕不可行,這支隊伍素質參差不齊一旦允許他們人身強制會帶來更惡劣的后果,而且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需要第二支警察隊伍。不少專家學者建議,可以考慮借鑒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做法未來直接由警察來履行這部分執法任務。
王成:像我們城管,世界各國是沒有的,但是這個職能是存在的,它都在警察序列裡頭,公民的信用體制建立起來以后,我查驗他的身份証,我給他開出罰單,我就沒有必要去接觸執法相對人的肢體,我個人認為今后可能都會要向這個方面發展。
解說:沖突的一再發生已經做出提醒,針對小販問題設計更科學的執法手段已經是當務之急。不過,也有人認為城管和小販矛盾的根源還不僅僅是執法手段的問題,而是需要重新審視,當前城市管理的理念城市固然需要秩序,但為什麼就不能給小販劃出合理的生存空間呢?城市的面子和小販的肚子難道就不能二者兼顧嗎?有網友把宋代的《清明上河圖》改了改,把街頭小販全部抹去,隻留一地雞毛,命名為《城管來了》,發問道 :這樣的城市,真的好嗎?
在城市街頭,幾乎每個小販都有過被城管驅逐的經歷,為什麼明知道每天要和城管打游擊,他們還要選擇這種生活呢?在延安和廣州
我們分別採訪了一些小販。
小販:我是屬於延安市的,我是農村的。
記者:家裡還有地嗎?
小販:地退耕還林了,沒地了。
小販:下崗職工,打工沒人要。沒辦法 ,隻好出來干一點小本生意。
解說:在延安市,我們遇到的小販有的來自周邊農村,有的是本市的無業居民。而在廣州,做小販的幾乎都是外來人口。
記者:你老家哪兒?
小販:黑龍江,自己又沒有什麼太多的學歷,又沒有什麼技能,現在在這邊上班找工作也比較難,所以說擺個小攤,一個時間上自由一點,再一個方便照顧家裡。
小販:我們就是白天上下班,晚上沒事的話,工資太低了,就晚上業余再干一份工,在地鐵裡面上班,太低工資了,才2000塊錢,不包吃不包住。
記者:你哪裡人?
小販:開封。人都是想往高處走吧,因為這邊嘛畢竟節奏快一點,就業環境肯定會大一點。
記者:你覺得這種小攤到底該不該管?
小販:也沒有什麼完全應該或者完全不應該,最起碼各有各的難處,他來管你,他肯定他有他的難處,他有他的工作。
記者:那怎麼辦?
小販:這個說句實話,作為我,我要是能解決,我就不在這兒賣炒粉了。
解說:我們採訪的過程中,不時會有人來買東西。在不少居民看來,小販也是靠勞動自食其力,雖然的確也存在食品安全、阻塞交通等等問題,但應該是進行相應的規范管理,而不是一刀切地,以影響市容為由來取締。但現在人們除了看到城管驅趕小販,似乎看不到什麼其它的管理。
記者:當城管對攤販從市容角度進行管理的時候,其它部門還來不來管?
王成:工商隻管發了營業執照的,沒有發營業執照的它不負責管理,食品衛生同樣也有這樣的規定,對無証的攤販 同樣它也不負責管理。
記者:要和無証攤販發生關聯的,是不是隻有你們城管?
王成:沒錯,隻有城管。
![]() | ![]() |
(責編:夏麗娟、俊馳)
城管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