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忆不亚于一次经历,对这位见证了共和国建立、成长,见证了全国人大制度建立、逐步完善,并与之跌宕起伏的命运丝丝相联的申纪兰老人,这次采访,会不会也是一次人生重要时刻的重温呢。 |
1956年6月,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纪兰曾带头在西沟村搞起的男女同工同酬,被首次纳入了这份法律性文件。1960年3月,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决议时,纪兰发言道:“把农业搞好,是国民经济的一个主要部分。无粮就乱、无粮就慌,没了粮就没了主张了。所以这个纲要我完全拥护。”纪兰说,纲要最后是高票通过的。
“农村的发展问题、投资问题、水利建设都包括在农业上,特别是扩大耕地。那会儿都提到源头上了,就是提到发展问题上。在农村种植,要提高技术,那会儿就提到了农业技术等问题。我都记得呢。”
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纪兰再次准备了反映“三农”问题的议案。围绕农村越来越多的土地纠纷,她还领衔提交了保护耕地的议案。她说:“中国人这样多,土地可是命根子。没有地种庄稼,大家吃甚?我们那时候开出点儿地来多不容易。现在说占就占了。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保护土地,就知道占地盖房:农民占地,干部占地,国家也占地。我提交议案后,政府的部门还给了我答复。”
在一份保护耕地的议案中她写道:建设新农村不能光占地,一味盖新房,太浪费。一句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侵占耕地。
提交议案和建议,让纪兰更深地体会到,“人大代表,是一条反映问题的渠道。”
废止农业税
“减轻了农民负担,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有多少这种地方?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做到这一点。”
2005年12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以“162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高票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收从此宣告结束,9亿农民将永远告别种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
![]() | ![]() |